马铃薯试验田播下“科技种”
随着种薯落入土壤,团队成员古丽米拉·热合木土拉在一旁记录着播种参数,“行距110厘米,株距23厘米,这样既能保障中耕、覆土等机械作业,又通过合理密植提高马铃薯产量。”
随着种薯落入土壤,团队成员古丽米拉·热合木土拉在一旁记录着播种参数,“行距110厘米,株距23厘米,这样既能保障中耕、覆土等机械作业,又通过合理密植提高马铃薯产量。”
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的部署要求,加快全县农业机械化进程,有力有序推进“三夏”机械化生产工作,5月23日,文县农机中心组织“三夏”农机作业服务队,在尚德镇虹桥村成功举办了文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现场演示推进会。
伴随机器的轰鸣声,武川县田间的农民们熟练地进行马铃薯种薯切种、拌种、装车,一袋袋经过消毒杀菌的马铃薯种块随即装车运往田间,呈现一片繁忙景象。眼下正值春播关键期,武川县抢抓农时,全力推进马铃薯等农作物播种工作,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
平鲁区和畅农牧公司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种植重心转向加工型马铃薯,持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文县马铃薯种植主产区之一,丹堡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鼓励和引导村民大推动“短平快”农业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今年,在沿河川坝和高半山地区种植的1400余亩马铃薯迎来丰收。
马铃薯加工主要是指以马铃薯为原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分为初级加工和深度加工。其中初级加工产品包括马铃薯淀粉、马铃薯全粉等,深度加工产品包括酒精、葡萄糖、饴糖、变性淀粉等。
马铃薯加工主要是指以马铃薯为原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分为初级加工和深度加工。其中初级加工产品包括马铃薯淀粉、马铃薯全粉等,深度加工产品包括酒精、葡萄糖、饴糖、变性淀粉等。
5月的武都,成片的马铃薯花竞相绽放,白色的花朵随风摇曳,为初夏的山川增添一抹生机。这幅“银膜覆地、薯花飘香”的美丽画卷背后,是武都区以科技创新驱动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广袤的土地上,无论是春耕夏耘,还是秋收冬藏,时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颜值高、气质足、功能全的农机具活跃在田间地头,或上演“铁牛”欢腾闹春耕,或描绘“三夏”繁忙好风景,或谱写“悦耳”秋收大乐章……农业机械与科技融合发展,为粮食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初夏的陇东高原生机盎然,在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的无菌实验室里,技术人员陈红燕正在超净工作台,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2厘米高的脱毒马铃薯苗精准接入培养基。在她身后的LED光源下,27.6万株幼苗整齐排列,焕发着勃勃生机。这片看似柔弱的马铃薯幼苗,正逐步成长为
马铃薯是西北半干旱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农民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受区内降水资源的限制(年降雨量300-500mm),马铃薯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在全膜覆盖垄沟种植技术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和中试示范,建立了马铃薯
作为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达恒业)的核心产品,原切马铃薯条正悄然从房山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成为兼具技术含量与地域特色的“舌尖上的房山符号”。
农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百姓旺。山阴县马营乡迎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全力打造 2025 年省级加工型马铃薯基地。马营乡与陕西谷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六千亩土地整装待发。随着种植工作逐步推进,这里即将成为马铃薯的“希望田野”,不仅有望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
5月19日至21日,以“马铃薯产业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在重庆市巫溪县举行。作为全国马铃薯良种繁育重点区域,巫溪依托高山生态环境与富硒土壤优势,培育的“巫溪洋芋”是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4亿元,带动8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
马铃薯田块缺水会导致地上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光合作用减弱,地下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植株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使生长发育受阻;干旱条件下,生长势弱,抵抗力下降,更易受到病害的侵袭,严重缺水时,马铃薯的块茎生长会受到显著影响,导致块茎个小、畸形,还会影响马铃薯的淀
5月20日,第26届中国马铃薯大会现场观摩活动在巫溪县尖山镇、文峰镇等地示范基地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农业专家、企业代表及马铃薯专委会会员共计600余人,深入田间地头和产业一线,实地调研巫溪县在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共同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马铃薯全产
眼下,正是黄平县马铃薯丰收的时候。为了帮助广大群众促销,“黄平县网络人士联谊会”主播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参与网上促销马铃薯,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在黄平县乡间田野间火热开启,主播们有的站在齐膝高的马铃薯植株旁,手持刚挖出的饱满马铃薯,向
初夏时节,在甘肃省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的无菌实验室里,技术人员陈红燕正在超净工作台,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2厘米高的脱毒马铃薯苗精准接入培养基。在她身后的LED光源下,27.6万株幼苗整齐排列,焕发着勃勃生机。这片看似柔弱的马铃薯幼苗,正逐步成长为带动当地
5月19日至21日,以“马铃薯产业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26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在重庆巫溪县举行。作为全国马铃薯良种繁育重点区域,巫溪依托高山生态环境与富硒土壤优势,培育的“巫溪洋芋”是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4亿元,带动8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此
5月19日,以“马铃薯产业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在重庆市巫溪县开幕。这是时隔12年后,全国马铃薯大会再次花落巫溪,也是首次将产业峰会与文旅商贸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